動念去找台灣優質糖的念頭有一段時間了。原先種甘蔗的土地台糖公司不是轉售為工業區、轉型為觀光紀念館、就是出租給名間轉作高附加價值的作物,真正還保留種甘蔗的比例已經很低了。
不經意看到TVBS"一步一腳印"報導南化鄉關山村張錫斌堅持用保留傳統生產黑糖的方法,搜尋網路上非常多人都買不到產品,雖然目前不是生產黑糖的季節,不過還是決定拜訪他。
山路婉延,水庫就像琵琶遮面的美女,一會兒露出水汪汪的雙眼,一會兒露出甜甜地笑容,在在地顯露出獨特的風情。一路上"水源保護區"的標誌不絕,一方面當做路標,一方面顯示該區有被土地是有所管制的。
走了將近20公里完全看不到人煙的路,轉進這條小路,就看到一個三合院的住家。
三合院前有遠山、小溪、廣場,後有山坡,十足山上農家的氛圍。張老師(大家都這麼稱呼張先生)說家中兄弟姊妹眾多,父親特地多準備幾間房間,以應付過年家人回家團圓用! 平時若有興致體驗山居生活的人,亦可臨時充當民宿用。
三合院前有遠山、小溪、廣場,後有山坡,十足山上農家的氛圍。張老師(大家都這麼稱呼張先生)說家中兄弟姊妹眾多,父親特地多準備幾間房間,以應付過年家人回家團圓用! 平時若有興致體驗山居生活的人,亦可臨時充當民宿用。
看到TVBS的報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5ctK5PqE0&feature=related,及幾位拜訪過所拍的照片,都會誤以為張老師是退伍軍人。一身的軍服,挺拔的身材,雙眼炯炯有神,話不多,但句句深刻,十足像軍隊中的長官。老師說,他一輩子務農,早期是栽種麻竹筍,近年麻竹筍市況不佳,後山坡近年來改為造林,88水災一度讓他家鄉滿目蒼夷。(詳細過程可參考張老師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gnypOLuaEQWRiZagzTj9Vm5IWP4HvQ--/article?mid=696。
雖然第一次見面,說明來歷後,張老師親切地以茶湯款待。下圖的區域就是他招待我喝茶的地方,看得出經常有人造訪。
雖然時節不對,沒有生產黑糖,不過煮黑糖所用器具還是持續使用。當天張老師鍋裡煮的是早上才剛採收的麻竹筍,煮熟後讓其自然發酵,是自用的酸筍。山上撿柴火燒灶,讓我再次回憶起小時候爺爺奶奶傳統煮飯、燒菜的美好印象。
就是這個大鍋,此時正在煮麻煮筍,冬天就是它大顯身手生產黑糖的器皿,目前共有三個。張老師說今年打算生產的量是去年的一倍,所以要再多蓋兩個灶。可以想像今年的12月初當甘蔗轉為甘甜,榨汁來做黑糖時,一鍋要煮6~7個小時的,老師每天清晨4點多起床,忙碌的景象。
這是煮成黑糖漿後,倒入一邊鏟一邊冷卻結晶的大型平底盤。此刻是它休息的時候,有一些水浸泡其中。
雖然第一次見面,說明來歷後,張老師親切地以茶湯款待。下圖的區域就是他招待我喝茶的地方,看得出經常有人造訪。
雖然時節不對,沒有生產黑糖,不過煮黑糖所用器具還是持續使用。當天張老師鍋裡煮的是早上才剛採收的麻竹筍,煮熟後讓其自然發酵,是自用的酸筍。山上撿柴火燒灶,讓我再次回憶起小時候爺爺奶奶傳統煮飯、燒菜的美好印象。
就是這個大鍋,此時正在煮麻煮筍,冬天就是它大顯身手生產黑糖的器皿,目前共有三個。張老師說今年打算生產的量是去年的一倍,所以要再多蓋兩個灶。可以想像今年的12月初當甘蔗轉為甘甜,榨汁來做黑糖時,一鍋要煮6~7個小時的,老師每天清晨4點多起床,忙碌的景象。
這是煮成黑糖漿後,倒入一邊鏟一邊冷卻結晶的大型平底盤。此刻是它休息的時候,有一些水浸泡其中。
張老師保證說,為了確保甘蔗無農藥或除草劑的殘留,所以今年的甘蔗除了自己栽種外,還採取契種供應。這些契種的合作對象也是採取自然農法、無農藥殘留。更重要的是他堅持用龍眼木慢火熬煮製黑糖,只因小時候對於傳統製法的黑糖風味難以忘懷。
雖然張老師客氣地說,他還在持續學習啦。因為還是會發生黑糖不結晶、苦味等不應發生的事情。他一直跟我說,讓每一鍋黑糖的品質均一是他接下來追求的目標。
以大地為師,堅持做真正好的食品,用平價讓一般人都可以享受到食物的真原味,這些不都是一樣的概念與想法嗎?張老師,我會秉持你的態度跟精神來向你多學習的!
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