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與優格的第一次接觸





左圖是AB優酪乳第一代的包裝!可能很多人都忘了吧!




















1992年退伍後進入U公司研究單位的因緣很玄,竟然是公司想找一位有微生物背景的基礎研究員,當時我的畢業論文題目就是做B.subtilis (枯草桿菌)(左圖是顯微鏡下的樣貌)蛋白酵素的分離萃取。那年公司剛好有基礎研究案(現在應該已經沒有在做這樣的基礎研究的案子了吧?)是跟"豬肉的天然香味萃取及製造"有關,需要有一位這樣的人來接,幸運的我就在退伍隔天就到公司報到了!

不到半年因緣際會,負責優格的前輩離職去當老師,自然我就接下優格研發的工作。依稀還記得,當時老闆要我自己先做看看的時候,我對於那些燒杯、三角錐瓶,以前大學的認知都在裝化學原料的,害我經常精神不濟的印象,竟然在食品公司是裝可以吃的食物;更難忘的是,第一次聞到優格的時候,我是完全無法下嚥的,因為以前從未吃過這樣的東西,對於風味也退避三舍。套用我阿嬤的說法,"臭酸的牛奶怎麼可以吃"。這就是我對優格的第一次接觸。

食品這玩意兒很有趣,我們若以前沒有接觸過某一類食物,當多次接觸後,我們就會將這類的食物名稱跟商品的風味畫上等號,所以有些品類就是這樣被認知而無法被替代。舉例:沙茶醬、沙士、可樂、養樂多等等,這些食物的風味都非常經典,後發品牌要超越是相當困難的(還記得當初想做多多的時候,連國內廣告界的大老都說我們瘋了,你就知道有多難)。同樣的道理在中國,我們會發現當地的酸奶(中國叫優酪乳為酸奶)是相當濃稠的,主要是酸奶在中國是從北方開始流傳的,在蒙古或新疆等遊牧民族比較多的地區,都有區域所屬的優格菌種及乳源(除了牛奶以外,很多都是羊奶做的酸奶)。當地的民眾覺得濃稠才比較有價值,風味比較好,當然也跟氣溫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中國來台灣喝我們的優酪乳,都覺得很稀,不習慣。

日本的優酪乳又不一樣了!日本人的飲料都比較清爽,連優酪乳都是,台灣目前優酪乳市場中比較重要的品牌,如統一AB那時候開發時模仿的對象就是比較偏向日式的風味。這就是食物在全世界各地會發展許多不同的烹調方式及風味的最神奇的地方。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也是工作的需要,我與優格間的關係就這樣一直建立到現在。當年也是優沛蕾從國外引進法國Yoplait的技術來台上市的第一年。不過更早幾年就有貿易商引進比利時的菲仕蘭優酪乳進來台灣試水溫了! 後來本地生產的品牌在推廣需要冷藏的優酪乳時候,碰到消費者或通路商,最常被質疑的就是為何有些要冷藏,有些不用冷藏!當然現在大家都知道為何優酪乳要冷藏的道理了!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母親生日!親自下廚(二)

既然要下廚,當然魚是少不了的。桌上這一條,不知道有幾位現代女性叫得出名字,台語叫"咬狗",國語叫"扁魚",它跟比目魚長得有點像,不過它的肉質又多了一點,當然價格鐵定不便宜。
一兩12元,總共要180元。老實說,不知道大家怎麼燒這種魚,不過小時候母親就是又紅燒。當天紅燒我有加上小白菜跟番茄,我自己是很滿意!沒有拍照展示,很是抱歉!







煎這種魚可要功夫,不然常常會弄得皮開肉綻





這又是另外一道我自己也很滿意的水餃。小時候家裡經濟狀況不好,父親白天做生意外,晚上還跟母親在台南的民族路夜市(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擺麵攤。小學下課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到麵攤幫忙包水餃與餛飩。水餃我們除了絞肉外,其實都還會放高麗菜及韭黃,一直很受歡迎。更讓母親滿意的是,我的餛飩擺盤後,放在陳列架內,看起來非常的可口。當年,許多客人都衝著那個外觀進來食用的。前陣子剛好碰到母親在家包餛飩,跑過去回想當年的包工,結果試了半天,竟然忘了該如何包了!天呀!30年的光陰,竟然連這種小時候做的事情都忘了!現在大家都在找尋耆老保存留下來的技藝,這可真是一定加速進行的事。記得幾年前到鹿港,有一些傳統的燈籠繪畫的畫師,也是被列為保護的產業,我想台灣要在中國文化上比得過中國,這部份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事。哈!扯遠了!各位看到的水餃相片,是應 母親要求,再加上紅蘿蔔,口感上沒有差很多,不過顏色上看起來就更可口了。







加了紅蘿蔔的水餃,用蒸的歐!





這一道菜本來是想做安平蝦卷的口味,但是買到的虱目魚漿有點鹹,我又只放香菇、冬筍、蝦仁,所以做出來口感有點硬且鹹,本來要直接炸來吃,後來靈機一動,改與白菜紅燒,味道就剛剛好了!一直以來,母親都習慣用豬腸內膜包,但是這一次我用豆皮,且用油炸。口感上跟母親用蒸的,確實不太一樣,也算是換換口味。

這幾道菜,老實說都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標準!歸咎真的原因就是已經疏於廚藝太多年了,菜市場那裡可以買到何種東西、幾個人要吃多少量,都已經抓不準了!技藝還是多練習才會孰練。哈哈!

突然想到,台南好像並沒有無菜單的餐廳。我就想,等哪一天已經沒有經濟壓力了,利用現有的家庭空間來開一家這樣的餐廳,以當季的食材來入菜,講求是新鮮、原味,相信還是會有市場的。哈!中年男人開無菜單的餐廳,聽起來還蠻酷的!不過會不會被笑說不學無術!




與安平周氏蝦卷不同的是馬修蝦卷~









這些年來,並沒有時間多陪陪他們老人家,忙了一個早上,雖然跟去吃館子比,可能價格不會差很多,但是看到兩個老人家吃得津津有味,也算聊表為人子的一份心意。


母親生日!親自下廚(一)



母親71歲生日,對於全家而言,這是一件大事。這些年每到這樣的大日子,全家幾乎都勞駕姊夫下廚。一方面是老姊手藝沒姊夫好,一方面是他們家比較寬敞。多次的叨擾,老實說我這個做兒子的已經過意不去了,所以興起自己下廚的衝動。跟老爸提議後,可以看出他的興奮之情。想想距離上次下廚做菜給家人吃,也超過10年了!那一次老爸可吃得津津有味,一再稱讚好吃。不過這幾年他的牙齒也都換上了假牙,比較硬的東西都無法咀嚼。他又喜歡吃豬腳,所以呀,那個豬腳都要燉得熟爛,他才能入口。不過今天我沒煮豬腳,因為不是老爸生日,我煮的是紅燒肉!老實說那也是外甥吃的!



紅燒肉~厲害吧! 這一次沒加蒟篛,若是加上蒟篛就更美味了!








紅燒肉要做得好,有幾個關鍵。首先先將肉用煮過,去除肉腥味!將水去掉後,加入醬油(最後是純釀造的)、冰糖、蔥,小火悶煮(記得先不要加水)。幾次翻攪,約15分鐘後,再加入白蘿蔔,香菇、白煮蛋,等白蘿蔔有點入味後,再加一點水,讓水淹到食物,5分鐘後即可!這樣的作法,豬肉的皮很Q,白蘿蔔也很入味!真的不錯!


這是全家人都愛的花椰菜~下次用優格做沙拉教各位~








母親生日當天,絕對不可能只做兩道菜,對於中年人來說,綠色蔬菜絕對免不了。十字花科的綠花椰菜是抗氧化最高的蔬菜,也是目前當令的蔬菜,所以用最簡單的加鹽川燙,再用橄欖油拌勻就是一道清爽可口的蔬菜了!或許很多人不習慣這麼清淡,但是老實說,若你慢慢地咀嚼,蔬菜本身的清甜是可以品嚐出來的。各位可以試試!
待續~












日本探訪99年1月












這是魚卵,賣得比台灣還便宜!真想買回家好好飽餐一頓。












這是築地地鐵站的圖騰,有傳統日本浮世繪的風格














這是築地市場旁邊提供給民眾購買漁獲的地方,非常熱鬧!






這是一家配送漁獲的貨運行,竟然叫"美人妻"。真的很有趣!
今年初決定先到日本走走,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去東京了。記得第一次去東京是在U公司當研究員的時候,離現在將近16年的時間了。當時研究員出國,就好像公務人員排隊出國考察一樣,一定是資深的去了一回以後,再輪到菜鳥。第一次去東京,什麼事情都很新鮮,有廠商精通日語陪同,那次是去了解日本的優酪乳及優格市場,同時並安排到雪印乳業(當時是日本第一品牌)、明治乳業參觀,對於他們的設備及作業的嚴謹就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台灣人對於優格或優酪乳的都還很陌生,我也算是姥姥進大觀園,走馬看花,還看不出了門道,印象中發現他們產品非常多樣化,包裝也都很精美,口味更是相當地協調及溫和,這對於後來開發新產品對我有很大的影響。
這一趟去東京,除了看看市場有何新的花樣以外,就是想散散心。其中一定不會少的行程就是到築地市場。我一直有個嗜好,也是一種習慣吧,到了一個新的國家或地方,我最喜歡到傳統市場看看當地的食物及基層百姓的生活風貌。從這些人們的言談舉止,可以感受到這個國家人文的厚度及友善。多觀察也是這些年來從事品牌行銷之後,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了,許多消費者的insights都是要透過這些深入民間才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價值觀與認知。記得以前上PM的課程,老師都會希望我們有個習慣,盡量將相機隨身攜帶,若有任何新的發現,就可以透過畫面記錄下來。現在這個習慣這些年來也慢慢地養成了!
築地市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地鐵站內的圖騰及魚腥味,這是其他地鐵站所沒有的。我喜歡去聽魚販及交易員我永遠都無法懂的交易言語,也喜歡看基層員工專注工作的眼神及態度,日本被稱為最壓抑的國家,我有時候真的很難想像,那些鞠躬、哈腰、90度角的屈膝,口中講出誠懇的"謝謝"那樣的人文是要花多少時間演化而來的。這也是一直覺得日本將來最大的競爭優勢(雖然已經衰退10年了)。今天台灣要成為文明的國家,最需要加強的地方,應該也就在這裡了。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第一顆種子

人生真的很奇妙,高中時期因為周遭同學一直鼓吹男孩子要念理工才會有出息,因此我毅然地就將地理與歷史放在一邊(當然一方面自己在這方面遠遠沒有一點興趣)。後來考取化學系,大二系上老師就希望同學可以到實驗室幫忙做點專題試驗。系主任是教有機化學的,沒有任何考慮就在寒暑假留在學校做實驗。熬過了兩個寒暑假,決定自己不走這條路,因為經常碰觸有機溶劑,每次做完實驗,離開實驗室後均發現自己經常精神不濟,昏昏欲睡,嚴重的時候會頭痛。一位同學告訴我,許多學校老師因為長期從事有機合成的試驗,最後搞得身體不佳。大四那年,決定認真考研究所,在台大化學研究所及清大化工研究所中,最後選擇了後者,因為後者可以離開有機溶劑的危害。(希望我寫這一段,沒有讓從事化學合成的老師說我破壞形象。不過老實說,後來我可以在升大學補習班兼課,可要歸功在大學四年扎下很深的基礎)
到清大念化工研究所,第一時間我就摒除了高分子化學,當然知道清大化工是以高分子起家的,這裡有全國最好的設備與師資,但是心中第一志願就希望往生物工程做研究。幸運的是,當年剛從國外回國的朱老師不嫌棄,接收了我這個完全沒有任何微生物或分子生物背景的學生,正是開啟了我進入微生物及生物科技的領域。有趣的是,研究所畢業那一年也剛好台積電成立,班上幾位同學都往半導體領域發展,後來聽說他們很多都已經離開並飛到國外退休養老了!現在想想,當年也不知道哪來的堅持,只是想做這生技這行業,不然現在早就口袋滿滿,領一堆股票,在鄉下過退休的日子。人生呀!實在只是一念之間。
回想研一那一年,老師要我去生科所修習基礎的分子生物的課程,有機會接觸李家維教授,當時就讓我對他印象非常深刻。印象中他的辦公室滿滿地都是植物,內部還有一台大大的望遠鏡,講話非常有條理,邏輯能力非常強,因為他跟李宗盛長得還蠻像的,一度我還以為他們是兄弟勒。如今,李教授是科學人雜誌的總編輯,常常在早上中廣的節目聽到他介紹每一期科學人雜誌,都讓我領略到一個科學家對於維護自然環境的堅持,不禁讓我覺得台灣有這位維護本土植物而努力的教授而感到無比的光榮。
至於我的指導教授朱一明老師,去年參加校友會的時候,聽學長講已經被元智大學聘任到該校擔任所長。韶光飛逝,畢業已經20年,當年我是老師第三屆的碩士班學生,如今他已經桃李滿天下了,更是國內生物工程的權威。而這個當學生的,現在還在努力耕耘一切。到底所謂的成就應該如何定義?我想,還是以自己心中的那一片雲為準吧!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緣起


5年前,一個週日的下午,心血來潮,跑到KFC寫下了往後10年的計畫。當時我正在U大公司負責品牌經理,旗下幾個品牌也都經營得還不錯,照理說,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刻,幾個同事也都非常看好我的未來。但一方面可能是個性使然喜歡挑戰新的事務,一方面也思考下輩子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記得當時一下子就將內容寫好了,除了想當企業顧問外,就是想寫些文章、有機會與民眾接觸。當然也希望透過這樣的生活,可以再多充實在許多領域的知識及專業。
2年前毅然地離開將近7年的工作環境,來到了S公司,一方面藉著該公司有著兩岸經營的利基,到中國接觸當地的文化及市場;一方面也想多了解益生菌最上游的生產技術及核心價值。可惜的是,一年多的時間發現環境不適合,同時長輩身體不適,結束了每個月兩岸往返的工作,回到曾經自己曾經合夥的P公司。
10多年前三個懵懵懂懂的研發青年,毅然地離開U公司的研究單位,想創立益生菌在台灣的典範,後來因三個合夥人對於經營方向的不同意見,各自紛飛。再一次回去P公司,除了兩三個老幹部以外,負責人及其他員工通通人事已非。當時是負責人極力邀請,我也認為公司還大有可為,但是逐漸了解環境後,才發現上下的價值觀已不若往日,核心人物機關算計,日子過得一點都不如意,再次銘昇不如歸去的念頭。
今年初下定決心讓自己放空,給自己一段時間休息,也正式地面對自己的未來及生活。幾個朋友也一直鼓勵往自己堅持18年的益生菌的產業邁進,左思右想,各方評估後,決定做自己。一方面希望透過這些年來的累積的經驗及力量,透過網路與面對面的接觸,讓台灣的優格文化可以真正的落實生活,一方面也能夠集合周遭一些學有專長的好友,為這塊土地的弱勢民眾發聲,為這一塊土地盡一點心力。